第九十九章 杜如晦来访(2 / 3)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070 字 2023-03-02

人,难道只能去找李泰的农业学府吗?

若事情真如此,杜如晦明白以后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这次从李泰的手中借助了力量,那不可避免的越王府的势力肯定是渗透了整条渭河沿岸。

其他人不论想不想要承认,也不论是愿意不愿意,肯定是要用农业学府出来的人。

而这股势力,他们只要到了官场上,那本能的便会因为自己农业学府的出身而选择抱团。

只要抱团了,那么这一股势力的领袖,那就只能够是李泰。

虽然李泰一直以来都没有要把自身的势力涉及朝政的意思,但作为干实事的杜如晦来,李泰这手润物细无声,却又让自己不得不把农业学府学子安排到渭水各个津口的能力,感到几分赞叹与恐惧。

杜如晦不知道李泰到底是什么态度,但无可否认,吃过了一次亏得杜如晦,不想要再吃李泰的亏了,上房抽梯这种事情,经历一次就足够了。

所以,杜如晦想试探一下,李泰是否把这些运河看成是自己的基本盘了。

“是啊!”李泰对着杜如晦点头道,

“农业学府就算是再怎么样的扩展,想来等到将来六科每年至多培养六千左右的学生。

若想再进行扩展,那高陵怕就是养不起这个学府了。

但这些人投入到京杭大运河中,怕连一个水花都打不起来。

毕竟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贯穿了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想要维系这整个京杭运河的运转,怕是少于四十万户百姓都未必能把这条运河的潜力真正的发挥出来!”

听到李泰对大运河繁华起来的评价,杜如晦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几分的凝重。

说实话,他绝对不敢小看李泰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至少到现在为止,李泰一步一行对于未来的大势都判断的相当正确,同时李泰一步一行的尽可能做好准备。

自从李泰搬出了东宫到外面开府到现在,李泰在小处上也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大势的判断上李泰却是真的没有错过,这一点就让李泰很恐怖了。

某种程度来说,杜如晦算是最能够测评一个人决断的人。

杜如晦能完全代入到李泰经历中,然后依据自己对李泰的了解,通过精神天赋去决断。

说实话,有些在自己精神天赋下做出得决断,在放开了时长去看后,都未必有李泰做出的决断来得优越。

至少自己制造不出现在李泰这种看似游离在中央朝局外,但朝廷只要想要做事,那就必须要找李泰商议的程度。

一次两次没什么,但次数多了,若朝廷中的大员不知道李泰的能力那才是怪事。

但想要对付李泰,却也很没有道理,毕竟严格说起来李泰也就是在高陵的一亩三分地上做一个小县令而已。

身为朝廷中人,就算希望根据某件事情把李泰拐入什么局势中,但高陵县令的职务太小。

在县令这个级别的事情,对李泰这个亲王来说那根本就不是什么事情。

而如果想要对李泰这个秦王身份下手,看看李泰身后的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两座大山,不论是故意陷害还是推波助澜,只要是出手了难道他们看不见吗!

不论是李世民,还是长孙皇后,对于李泰在朝堂上被人敲打,那绝对是乐意见到的。

但若在背后下阴手被发现了,那就做好被直接超度的准备吧。

所以想要对付李泰,现在根本就不现实,而能对付李泰的唯一办法就只有李承乾。

至少在众人看来,李泰是李世民给李承乾准备的磨刀石,除了李承乾,谁动了李泰谁死!

但不动李泰不代表不分李泰的权利,毕竟李泰要是太强了,甚至强大到李承乾这柄剑都磨断的地步,那是谁都不想要见到的,至少李世民绝对不愿意看到。

所以杜如晦觉得,这时候必须要对李泰手里的学府进行分流。

总不可能真让李泰通过农业学府把天下的水道都给占了吧!

毕竟京杭大运河建立港口,那可不仅只京杭大运河而已,甚至黄河、淮河、海河、长江等等的河流以后肯定都会建立相应港口,而农业学府的港口那就会成为标杆。

到时候不论天下津口愿意不愿意,那肯定都会卷成农业学府的模式。

因为这个模式效率最高,而渭河上的老官吏不就是因为卷不过农业学府出来的学子,所以被淘汰了。

而凭借着自己的快速决断,杜如晦第一时间便决定了,打不过就加入。

朝廷也需要建立一个跟李泰同样的学校,需要去分掉李泰的农业学府的资源。

“若是一个学府不够的话,那么再建立几个如同越王农业学府类似的学府呢!”

杜如晦心思百转,主动对李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越王您的农业学府的确是相当有意思,至少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基层干活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