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阎家(2 / 3)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117 字 2023-03-02

,每个月抽出至少十五天时间给病人看病,已成了孙思邈的习惯。

至于其余时间,或去农业学府讲课,或做燃烧实验,还有便是完善自己的《千金要方》,倒是自得其乐。

李泰的到来,倒让孙思邈愣了愣,倒略带着几分惊疑道,“魏王,您怎么来了?”

“自是有事来寻老神仙!”李泰从容的对孙思邈打着招呼。

而孙思邈听到这话对李泰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道,“里屋说话!”

两人到内屋,便有人送上了茶水,不在是那种研磨成粉末的茶汤,而是能直接冲泡的炒茶,李泰喝了一口,倒感觉唇齿留香,精神抖擞起来。

孙思邈神色严肃,却对李泰询问到,“魏王这次来有什么事?”

“我从吐谷浑之地,弄来不少经过处理的草药,虽已让医疗营整理出部分药物心得,但到底还是要老神仙您亲自把把关,把这些药物容纳入我大唐的医疗体系,我却才能放心!”

李泰看着眼前的孙思邈,倒是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还请魏王放心,此事乃我医家本分,老道自然尽绵薄之力!”孙思邈对着李泰行礼道。

李泰听到了孙思邈的话,点头道:

“还请老神仙尽量在年初把这些药材的药性以及用途给整理出来。

河湟谷地适合种植药材,等春天我会根据老神仙您整理出来的药物,让他们种植,以充实我们大唐的药材积蓄。”

说实话,在李泰的印象中,中药这种东西的保质期还是挺长的。

只要处理好了,基本能够保存两到三年,甚至可以建立专门的储藏室,进行储存药物,延长他们的时间。

就这点来说,实际上河湟谷地这些地方储存还是比较方便。

因为那些比较容易建立冰室,或者类似的仓储,毕竟想要把药材从河湟谷地运送到长安来,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说到底,到底还是要修路,唯有把道路修建起来,长安才能彻底掌控河湟谷地,甚至河西四郡。

而这却是一个需要国家支持的大工程,哪怕李泰,也只想想,连计划都没做。

孙思邈听到李泰话,再次回答到,“老朽定然在过年前,药物性质给整理出来。”

因为随着千金要方的编着,孙思邈也觉醒了属于自己的类精神天赋。

有点类似格物致知,又或者是玄通入微,当然更加通俗一点来讲,那就是对药分析。

简单的说,就是孙思邈认为是能入药的东西,那就能去分析这东西的全面性质。

正常情况下,掌握这一门天赋,成为一代药王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靠着这天赋,孙思邈对任何单方都能调整出一个最佳的药性与毒性的比值出来。

但孙思邈不仅是医生,他的本质职业是道士,只不过他的副业让所有人望尘莫及而已。

同时对于华夏的中医理论来说,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物质就两种性质,

一种是入口的,一种是入药的,哪怕是一块石头,说不定都能给你琢磨出诡异土方出来。

所以,对孙思邈来说,只要自己唯心的判断出这东西能入药,那这东西的性质就会被孙思邈所不断解析,而他也就是通过这种办法去不断的解析火焰的。

因为孙思邈看来火是能够入药的,比如拔火罐,就是一种以火入药的用法。

这就能让孙思邈去解析火的属性,让他对火焰的研究走得相当长远,因为李泰的煤炭几乎无条件的给孙思邈使用。

孙思邈通过自身类精神天赋,已经基本上能做到,一块炭在自己的手上过去,就能判断出这炭能够烧出多少的温度了。

当然,因为现在没有精准的温度失量,所以孙思邈无法形容精准。

但孙思邈自己通过不断尝试各种火焰,基本上能判断出火焰便是过程,但想彻底推翻五行之说,或者在五行之说的基础上再进行拓展,孙思邈却还找不出足够能归纳的理论。

基本上这层突破不了,孙思邈也许能成为这条道路的先驱,但也只是先驱。

需要等到后面的人踩着他的肩膀,去真切的证明这一条道路,总结他的发现。

说实话,这种总结前辈人经验,自己更是继往开来的人真不好等,也许过个几百年却才会出现这么一个人而已,而这种人基本上都是能够推动时代发展的怪物。

而孙思邈正因为实验做得有几分疲劳了,所以才出来坐诊,通过治病救人纾解自身。

“如此就有劳老神仙了!”李泰对孙思邈道,“另外,青雀有一事想询问老神仙,您对于火的研究,到什么程度了?”

自从李泰提出了证明火焰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的想法后,孙思邈便已经在研究了。

在李泰看来,孙思邈纵然不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但以他的天赋却是这时代最顶尖的人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