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褚遂良的麻烦(2 / 3)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111 字 2023-03-02

一处公厕。

第二是传播勤洗手的意识,我会尽可能下降百姓使用煤炭的成本,但你也需要去派人不断传播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好处。

至于第三点,就是医行走体系在洛阳周边彻底的铺开来,同时连理保障医行走体系的医舍,使得医行走们能够毫无顾忌的执行。

简单的说,虽然你不需要从无到有的建立洛阳的医疗卫生体系,但需要把洛阳的卫生医疗体系发展得细致,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还请魏王放心,我定然把这些事情完成好,绝不辜负了您与师父的期望!”张随道。

李泰见到张随这般言语,目光却是不由向着吕才看了过去,最后剩下来的便是教育。

“洛阳学府,我已经在道计坊落户,学员与教师也迁徙了不少过来,不过想要到达五千人的要求怕是会有些困难!”吕才苦笑道,

“而且我觉得洛阳城内耕地太少不适合农业学府落户,还是要置办到洛阳城外才好!”

“这样吗……”李泰听到吕才的话,不由皱起了眉头,思索了一会儿对吕才点头道,

“这点是我考虑不周了,便按照你所说的来,那就在洛阳城之外寻找落脚点,那道济坊我便拿来做其他用途了!”

“谢魏王!”吕才见到李泰接受了自己的建议,倒松了一口气连忙道。

李泰点头,便回去跟阎婉说一说项目换掉了,毕竟道术坊用来建设学校还是太小了,至少对自己的农业大学来说,还是太小了。

既然如此,要不自己便是让阎婉去修个池子,观赏景观也是好的。

比如就修建一个魏王池,每到指定节假日也可以开放给百姓共同游玩。

李泰想了想,对吕才继续道,“另外建立个附属蒙学,主要教授六岁到十岁的孩子。

让进入农业学府前有准备,且免费学子午餐,也算一定程度下降周围百姓的生活成本。”

说实话,一般百姓对于十岁以下的孩子去读书,那多多少少还是支持的。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十岁以下的孩子跟着他们也干不了活,管着他们又费心思。

若能有一处地方管理他们,而且还免费提供一顿的吃食,很多穷苦百姓还是很乐意的。

而这成本自然只能让李泰来掏钱,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这东西算是义务教育。

主要就是要把自己农业学府的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简化过后,教授给他们。

让他们为进入农业学府做准备,这种模式教授出来的,绝大多数都比不过世家出来的人。

但是们如果能完整走完一整套的学习体系,那自然而然会成为李泰所需要的硬才。

如果大唐的未来由李泰来写,那么他们至少会有世家出来人同样的起跑线。

而百年树木,十年树人,人才这种东西的培养真心急不得,现如今播撒种子也就是了。

李泰感觉再过十年左右,自己应该就有足够人才供给自己调度了。

“诺!”吕才听到李泰这话,倒是恭敬答应下来,对李泰进一步的建设附属的蒙学,吕才并不反对,甚至相当乐意。

唯一要头疼的就是学校的师资费用,怕又是要增加不菲的一笔,不过既然魏王决定自己掏钱了,那自己也不需要多说什么,干就是了!

“王州牧,您可否有什么要补充的,或者有什么建议,还请您说几句!”李泰看着王珪问道。

如果王珪没来,那自己都能拍板,但王珪既然来了,那自然要等着王珪来做最终的决定,没办法谁让王珪就是李世民让他来看着自己的。

“我自然是无事!”这时候的王珪倒是笑了笑,说道,“还请魏王尽展所能便是!”

李泰见王珪没阻挠自己,便对王珪行礼道,“多谢王州牧,那青雀便是不客气了!”

很快李泰的命令下达,每个人各自领取了各自任务后,却马上开始行动起来。

而整个原本都还安安稳稳的洛阳,在这时候陡然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首先李泰便写信给了李淳风,让他引导商业通过运河与洛阳进行交流,让自己所需要的食盐,牲畜,水产品等等都开始向着洛阳运输了过来。

同时也开始安排人前往余杭,开始主动加强与褚遂良之间的联系。

虽然江南农业学府到底开起来了,但每年只有五百人能成功毕业,两相对比下,这实在不是一个能够拿得出手的成绩。

说实话,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来说,褚遂良已经很强了。

他没能做到高陵学府幽州学府那般的程度,最重要得原因是,没李泰想尽办法弄出产业。

从而每年有着丰厚的资金补贴学府,但褚遂良只能够靠着自己支撑着,然后撑着撑着,突然就感觉自己掉坑里了。

还是那句话,褚遂良的目的从来不是要做一个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