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章菊池(2 / 3)

战国藤原幕府 橘色英短 2811 字 11个月前

量。另一方面,武重既是菊池的惣领,又被任命为肥后守,可以说自然具备了作为宫方统帅的大义。  九州探题一色范氏注视着武重的行动,亲自率兵进攻肥后。武重与惟澄联合,将其迎回益城郡犬冢原,讨伐范氏之弟赖行等武家部将,取得胜利。接着向竹迫进攻邻接的合志幸隆,幸隆得到武家的援助,战况不利。  另一方面,尊氏让少弐赖尚回到九州支援范氏,延元三年(1338),武家方攻打武重。与此相对,武重进攻筑后,三月战于石垣山,十月再次进攻筑后,此后消息不明。大概是在这个时候生病,在延元三年年底去世的。  武重的弟弟继承了家业,由武敏监护。武敏去世后,木野武茂似乎担任监护,但兴国五年(1344)正月之后,在史料上看不到武士武茂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武光。  惣领武士受到武家方面的压迫,无法统率一族,似乎没有作为惣领的自信,想从兄弟一族中选任“灵巧的人物”而放弃了统治权。这与惣领制的崩溃是相通的,作为九州宫方中心的菊池一族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这里登场的是丰田十郎武光,武光是武重、武敏等人的弟弟,相当于武士之兄。建武时期就住在益城的丰田庄,名叫丰田十郎。兴国四年(1343)在阿苏(惠良)惟澄的协助下,在田口城与河尻幸俊及道歉磨势力作战并大破,在菊池一门崭露头角。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以庶子之身,继承武士之位,成为菊池氏的长子。  兴国五年,武光夺回了合志幸隆占据的菊池本城,正平三年(1348),迎接征西将军宫怀良亲王到肥后本城,进军筑后,趁着足利、一色、少弐氏等武家的内讧,在九州兴风作浪。  不久,幕府内部足利尊氏与弟弟直义对立,产生了观应之乱。与此相关,直义的养子直冬进入九州,九州在武家方和宫方对立的基础上,直冬成为第三势力。与探题一色范氏不相容的少弐赖尚支援直冬,直冬的势力骤然扩大。范氏向幕府寻求支援,但由于直义方占优势,幕府不仅没有派出援军,还任命直冬为九州探题。穷途潦倒的范氏与宫方联合,从东西两面夹击太宰府的直冬。然而,这股混乱随着直义的失败,正平七年直义在镰仓被杀而结束。失去靠山的直冬声望一落千丈,直冬逃往中国。  探题一色范氏攻击了少弐赖尚,赖尚向菊池武光请求支援。翌年正平八年,武光支援赖尚在太宰府南面的针摺原与一色军交战,给予其毁灭性打击。由于针摺原之战的胜利,九州宫方面的势力大幅扩张。正平十年,怀良亲王率领菊池武澄、五条良氏、少弐赖资等人转战肥前、丰后,迫使大友氏泰投降。接着攻下博多,将一色范氏驱逐到长门。于是,以少弐、大友、岛津氏等九州三人众为首的九州有势力的武士悉数归服怀良亲王。  然而,武光之后,菊池氏再没有出现庶子家分家的现象。在持续不断的军事活动中,庶子由惣领武光指挥,新的统治与被统治体制得以成立。然后,菊池氏确立了新的惣领体制,所领、所职集中在惣领,确立了由嫡子继承的嫡子单独继承制。  与菊池氏联手成功击退一色氏的少弐氏转向武家,引诱菊池武光前往筑后、筑前,与大友氏共同夹击。武光察觉到这一点,主动进军筑前、筑后。于是,正平十四年,武光奉怀良亲王于筑后川南岸高良山布阵。与此相对,赖尚动员儿子直资一族、筑前、筑后武家、肥前松浦、龙造寺、深堀等人,在筑后川的北味坂庄布阵。  战斗由武光打响,他总是先下手为强,向少弐氏施压。在被称为大保原合战(筑后川之战)的战斗中,宫方和武家方决战九州,武光通过夜袭击破了武家方。  通过这次胜利,武光统一了筑前,正平十六年控制了大宰府,同二十年设置了征西府。就这样,武光带领南朝在九州建立鼎盛时期。  幕府看到九州的形势后,任命斯波氏经、涉川义行为九州探题,但无法与南朝征西府对抗。然后,应安四年(1371),任命今川了俊为九州探题,负责收拾事态。对此武光与嫡子武政一起对抗,不过,由于了俊卓越的作战,失去太宰府逃往高良山。  此后,怀良亲王和菊池武光与今川了俊持续对峙,逐渐陷入劣势。在这样的文中二年(1373年),菊池武光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武光死后,武政继位,但武政没有父亲武光那样的力量,九州宫方势力日渐衰退。第二年,武政也病死了。武光、武政的相继死亡给菊池氏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武政之后由武朝继承,不过是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年,宫方的士气越来越低落。天授二年(1376),菊池武朝与阿苏惟武一同在肥前国府布阵,次年,与大内义弘、大友亲世等激战。宫方惨败,惟武战死,武朝勉强逃回菊池。此后,九州宫方一蹶不振,最终于明德三年(1392年)南北朝合一。  之后,今川了俊被免去探题一职,召回京都,涉川满赖接替了他担任探题。菊池武朝对此进行了抵抗,应永五年(1398年),武朝终于归服幕府,九州的南北朝之争也宣告结束。武朝得到肥后守护,暂时保持了势力,不久,与少弐氏、大友氏联手支援探题涉川氏的大内氏抗争。武朝于应永十四年去世,嫡子兼朝继承家督之位。  兼朝也与大内氏(探题涉川氏)对立,与少弐氏联合,屡次出兵筑前和丰前与大内